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今日焦点 > 正文

CCTV焦点访谈:绿色发展线图

类别:今日焦点 日期:2018-1-9 15:44:09 人气: 来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像现在这样重视绿色发展,重视生态文明。“我们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等新,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在中叶我们要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定语中,不只有富强文明和谐,还有美丽。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形成节约资源和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们今天就从几个局部来看一看发展现状。

  青藏高原的三江源,3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和冰川,它们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每年向下游供应水资源达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之一。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自为政,这里的生态,常出现尴尬局面。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要改变之前的管理模式,通过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把各类生态资源纳入统一治理的框架之中。

  2017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它不同于普通的旅游区或公园,是我国自然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国家公园划定的区域内开发,并被纳入全国生态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小平说,国际上很多国家把国家公园叫作生态系统区,定位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进行大范围的、大面积的。

  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十个国家公园的试点区,有着重要的生态地位,但是在生态上,侧重却各有不同。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但是长期以来当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探矿采矿、旅游开发、农牧业生产等活动,使祁连山脆弱的生态不堪重负。而这次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首要解决的就是对祁连山的生态进行修复。

  唐小平介绍,在整个祁连山地建立国家公园,规划试点区5.02万平方公里,基本上涵盖了整个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能够把山地生态系统完整下来。

  2018年,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将进一步推进,同时,根据各个试点不同的特点,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整体规划也将相继出台。

  幸福渠全长23.5公里,是江西抚河的支流。幸福渠的八条水系不仅是江西省境内重要的排洪渠之一,同时对农业灌溉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几年前幸福渠流域却一度成为当地的“龙须沟”,被周边群众戏称:幸福渠“不幸福”。

  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河湖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吴选沅告诉记者,幸福渠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污染,周边一些企业的污染物直排河道,导致河道淤积比较深。

  幸福渠的水最终要汇入赣江和鄱阳湖,因此幸福渠的污染治理尤为迫切。虽说病根找到了,然而一个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在管理上牵扯的部门众多,很难统筹。

  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江西,在全国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为此,2016年12月1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南昌市在全省率先实施。

  随着“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幸福渠水系综合整治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如今幸福渠的水生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全国,像这样的幸福渠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出台了实施河长制的工作方案,制订了与“河长制”相关配套的工作督查制度和考核问责制度。目前全国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1万位,其中有53名省级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本行政区域的总河长。

  水利部参咨委委员,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会长孙继昌表示:“河长制的推行建立了督导考核的制度,由上一级河长对下一级河长进行督导问责,并且把河流的管理情况纳入了自然资源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按照部署,在2018年年底之前,全国每一条河流都将设立河长。

  一条河流虽然流经的地域广,但是水流动性强。而湖泊因为水流相对缓慢,水体置换周期长,污染物更容易富集,而且恢复能力差,因此治理修复难度更大。

  2017年11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在湖泊实施湖长制,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遵循湖泊的生态功能和特性,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加强湖泊水资源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河湖管理处处长李春明说:“2018年第一项任务,要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之上,在湖泊全面推行湖长制,开展河湖的专项整治行动,各地要针对本地区河湖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通过这些行动全力的改善河湖面貌,让人民群众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

  隆冬时节,甘肃会宁县的农民们虽然早已完成了收割,但还在地里忙活着,捡拾田间破碎的地膜。老君乡沙寨村的笪尊林口堆着今年从地里捡回来的地膜,他打算过几天赶集的时候顺便把这些地膜送到回收点去卖掉。

  把地里的地膜收回来,然后卖给塑料加工厂,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情。受干旱缺水和种植结构影响,地膜使用量非常高。虽然地膜有着良好的保水保墒作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地膜残留对土地的污染却十分严重,甘肃也一度成为全国地膜残留污染最严重的省份。

  而我国是农用地膜的使用大国,每年的使用量可以达到145万吨,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使用量的总和。因此,在2017年10月,国家出台了《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农用地膜的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不仅提高了地膜的厚度,而且对生产回收也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2018年5月1日,《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近几年,农业部除了加大对地膜回收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之外,在控制化肥的利用率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农产品的化肥利用率实现了零增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秸秆的利用水平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2018年,农业部还将加强农业生态与治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和农产品的协同监测,完善农产品产地监测的网络,在三个粮食主产省开展类别的划分试点,推动分区域、分作物品种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试点,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产品生产区的划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

  2018年,农业部还将会同其他部门推动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管控农用地土壤风险。

  党的以来的五年间,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联合国署因此盛赞中国为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在三年时间内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与此同时,环保问责、违法追责,扬鞭亮剑。从2017年1月至11月,依照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查办的案件总数达到35667件,同比增长102.4%。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我们的新目标无疑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是绿色的、能体现生态文明的经济体系。同时,我们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观念的进步,更是制度的强化和措施的落实。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一系列措施和目标构成了一幅具体的绿色发展线图,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去实践。

  

关键词:焦点访谈官网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微商网络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