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小企业贷款“嫌麻烦“银行怕风险“不敢贷“ 怎么破?

类别:行业新闻 日期:2019-10-23 22:00:56 人气: 来源: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积极性不高等现象被社会广泛诟病。不少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比较麻烦”“等待时间长”“手续费偏贵”,银行方面则反映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和资产状况不佳,信用不高,对这些企业确实是“不愿贷”和“不敢贷”。为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对部分银行和中小企业进行了采访调查。

  一段时期以来,银行收缩信贷往往倾向于首先压缩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型商业银行在一些地方的分支机构表现尤为明显。“做中小企业的客户成本太高。”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地方分行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从实际情况来看,做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对一些地方的支行来说,业务能力和人员配备也跟不上,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个镇上就有上万家小微企业,银行做不到匹配相应数量的业务人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除了人力不够之外,银行在对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过程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了控制不良率,我们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风控部门的业务人员说,“主要是因为对这些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清楚,要一家一家摸准情况,比如查企业的用水用电情况,是否按时纳税等情况,调查成本很高。”

  大型银行是否应该服务小企业?有观点认为,从资源配置的合角度来说,大型银行应该更多地服务大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信用等级相对更高,需要的金融服务也更为复杂。服务中小企业的主体应该是中小型银行,因为从需求端来说,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风险较为分散,也更适合中小型银行。也有相反观点,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王会超告诉记者:“今天的中小企业可能就是未来的大型企业,银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银行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现在通过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银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完全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放贷的成本。”

  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和,也是不少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时“不敢贷”的原因。“越是急着要贷款,我们越是不敢给他放款。”某银行地方支行的业务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越是着急借钱的企业,往往风险也越高。

  ***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显示,小微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规模小、资产结构中可抵押物比例小、抗风险能力弱、自身信用不足等特点,了获得贷款的规模。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风险,往往将有实物形式的抵押财产、品作为发放贷款的必要条件。调查显示,82.5%的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在目前有贷款的企业中,仅9.8%的小微企业使用过厂房抵押,6.9%的小微企业使用过机器设备抵押。

  有的企业反映,相关业务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本身就缺钱才想着去融资,但为了借到钱可能还得先交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地都有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服务的机构,甚至还有再服务机构和相关机制,但其发挥的作用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以再公司为例,成立10年来,其支持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接近80%,累计为逾10万户次中小微企业提供了3600亿元再支持;为近20家公司500多笔代偿项目提供了6亿多元的补偿,分散了机构风险。但从总量上来说,10年3600亿元的再额并不算多,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再业务也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然而“时间长、手续多、费用高……”,这些对银行贷款业务的“吐槽”,也让许多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望而却步”。

  长期以来,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信贷方面发挥了主力作用。银行业监管机构近年来也不断**各项监管措施,推动相关金融业务的发展。央行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持续增强,利率稳步下降。9月末,全国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7.73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末高8.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9595亿元,增量相当于上年全年水平的1.6倍。

  按照监管要求,目前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保本微利”的原则,据了解,一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从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对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服务“量”“价”开展监测、考核和通报,对于成效不明显的银行,将采取“约谈、督查”等措施督促改进。

  业内专家认为,要破解银行不愿贷、不敢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如在控制整体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贷款单独考核,激励银行对中小企业增加放贷并增加对不良率的包容度,进一步健全相关激励机制,让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更加“放得开手脚”。

  金融科技发展也为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助力之下,银行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认为,目前新兴金融科技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了新的风控技术和条件。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通过打通全行不同渠道、不同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对小微企业和企****的系统整合,同时广泛联通税务、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精准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为小微企业融资有效增信。银行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的智能风控系统,也能够提高持续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降低贷款的不良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 敏)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积极性不高等现象被社会广泛诟病。不少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比较麻烦”“等待时间长”“手续费偏贵”,银行方面则反映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和资产状况不佳,信用不高,对这些企业确实是“不愿贷”和“不敢贷”。为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对部分银行和中小企业进行了采访调查。

  一段时期以来,银行收缩信贷往往倾向于首先压缩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型商业银行在一些地方的分支机构表现尤为明显。“做中小企业的客户成本太高。”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地方分行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从实际情况来看,做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对一些地方的支行来说,业务能力和人员配备也跟不上,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个镇上就有上万家小微企业,银行做不到匹配相应数量的业务人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除了人力不够之外,银行在对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过程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了控制不良率,我们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风控部门的业务人员说,“主要是因为对这些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清楚,要一家一家摸准情况,比如查企业的用水用电情况,是否按时纳税等情况,调查成本很高。”

  大型银行是否应该服务小企业?有观点认为,从资源配置的合角度来说,大型银行应该更多地服务大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信用等级相对更高,需要的金融服务也更为复杂。服务中小企业的主体应该是中小型银行,因为从需求端来说,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风险较为分散,也更适合中小型银行。也有相反观点,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王会超告诉记者:“今天的中小企业可能就是未来的大型企业,银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银行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现在通过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银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完全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放贷的成本。”

  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和,也是不少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时“不敢贷”的原因。“越是急着要贷款,我们越是不敢给他放款。”某银行地方支行的业务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越是着急借钱的企业,往往风险也越高。

  ***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显示,小微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规模小、资产结构中可抵押物比例小、抗风险能力弱、自身信用不足等特点,了获得贷款的规模。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风险,往往将有实物形式的抵押财产、品作为发放贷款的必要条件。调查显示,82.5%的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在目前有贷款的企业中,仅9.8%的小微企业使用过厂房抵押,6.9%的小微企业使用过机器设备抵押。

  有的企业反映,相关业务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本身就缺钱才想着去融资,但为了借到钱可能还得先交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地都有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服务的机构,甚至还有再服务机构和相关机制,但其发挥的作用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以再公司为例,成立10年来,其支持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接近80%,累计为逾10万户次中小微企业提供了3600亿元再支持;为近20家公司500多笔代偿项目提供了6亿多元的补偿,分散了机构风险。但从总量上来说,10年3600亿元的再额并不算多,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再业务也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然而“时间长、手续多、费用高……”,这些对银行贷款业务的“吐槽”,也让许多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望而却步”。

  长期以来,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信贷方面发挥了主力作用。银行业监管机构近年来也不断**各项监管措施,推动相关金融业务的发展。央行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持续增强,利率稳步下降。9月末,全国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7.73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末高8.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9595亿元,增量相当于上年全年水平的1.6倍。

  按照监管要求,目前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保本微利”的原则,据了解,一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从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对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服务“量”“价”开展监测、考核和通报,对于成效不明显的银行,将采取“约谈、督查”等措施督促改进。

  业内专家认为,要破解银行不愿贷、不敢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如在控制整体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贷款单独考核,激励银行对中小企业增加放贷并增加对不良率的包容度,进一步健全相关激励机制,让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更加“放得开手脚”。

  金融科技发展也为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助力之下,银行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认为,目前新兴金融科技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了新的风控技术和条件。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通过打通全行不同渠道、不同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对小微企业和企****的系统整合,同时广泛联通税务、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精准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为小微企业融资有效增信。银行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的智能风控系统,也能够提高持续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降低贷款的不良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 敏)

  银保监会表示,银行要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度。

  事实上,为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持有贷款成本,多家银行早已开始了无还本续贷业务的创新探索。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无还本续贷的关键是风险防控,在完善的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的前提下,银行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风险情况来推广无还本续贷业务。

  经过资料填写和资质审核后,近日,嘉兴某服饰公司负责人岳建兵在嘉兴银行秀洲洪合支行成功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

  “这项业务不仅减少了资金周转,节约了财务成本,也节约了时间,对我们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岳建兵说。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国内无还本续贷业务的首创者,嘉兴银行该款产品2012年5月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社会的赞赏。目前,嘉兴市已累计有1861户小微企业在嘉兴银行办理了该项业务,累计节约财务成本5500多万元。

  “这项业务的创新意义在于,通过改变贷款还款方式,企业到期不需要归还本金,只需要银行审核后对其续贷,有效解决了企业普遍面临的‘续贷难’问题,也节约了企业资金成本。”嘉兴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例如,招商银行小企业金融部针对抵押类客户优化推出了“小企业抵押贷2.0版”,小企业年审贷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该产品针对经营稳定且有房产抵押的小企业客户,授信3年,最长提款1年,一年一审,如年审通过,即可实现无还本续贷操作。

  华夏银行推出了小微企业年审制贷款,在贷款到期前1个月对小企业进行年审,对通过年审的,无需签订新的借款合同和还款即自动进入第二和第三融资时段。其中,第一、第二融资时段可不归还本金,在第三融资时段,根据企业实际资金情况制定还款计划,按计划归还本金即可。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各类产品叫法不一,但原理十分接近,目的都是缓解企业续贷难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长久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尤其是银行贷款到期前几天和新贷款发放前,是最令小微企业主“心惊胆战”的日子。

  “货铺的衣服卖出去了,资金一下子又收不回来,所以,以前我们都要提前一个多月为还贷做准备,把外面的资金全部调回来,将到期的贷款还掉,然后提出新的贷款申请,银行再放款给企业。”岳建兵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这“一进一出”会有个时间差,有时遇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就直接增加了成本。

  按照传统信贷业务,贷款到期时要“先还后贷”,即“还旧借新”,小微企业需事先筹集资金还贷,才能再申请新的贷款。但在实际经营中,企业经营收入回款期与贷款期常常是不匹配的,还贷周转资金筹措压力很大,有时会通过民间借贷筹资,用于贷款周转。

  “银行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可以避免企业去借高利息资金进行倒贷,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很多企业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叠加贸易摩擦、去杠杆等因素,经营出现困难,一些处于周期性行业中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如果这类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历史信用情况、成长性良好,只是在现阶段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则无还本续贷可谓是雪中送炭,可以帮助企业渡过现阶段的危机,避免因倒贷、抽贷而加速死亡。”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唐丽华认为。

  唐丽华同时表示,这需要银行良好的风险预判、更严格的信贷政策执行、更加审慎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没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是完美无瑕、没有风险的,客观审慎地选择相对有效的工具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正如专家所言,在破解中小企业“周转难”的同时,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如何做好风险防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尤为重要。

  据了解,对于无还本续贷业务,原银监会曾发布《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对小微企业申请续贷提出一定的准入门槛,即只能是符合生产经营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等4个主要条件的小微企业才可申请续贷。

  “对于我们来讲,无还本续贷业务适用对象必须是符合条件的原有授信客户。”嘉兴银行相关负责人称,为了严格控制信贷风险,该行还设置了7项基本条件。

  “要建立市场化的规则,无还本续贷应交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行决定。银行要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力度,对经营规范、信用良好的主体不能随意断贷;小微企业则要牢记融资约束,借钱是要还的,不还钱是要付出代价的;要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提高对潜在的风险、信用风险的,既要防范银行通过无还本续贷的方式不良的风险,又要防范潜在风险的积累;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防止小微企业针对相关部门寻租现象的发生,继而出现劣币良币、市场出清失灵、区域性金融风险集聚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则,监管机构可以协助银行甄选风险可控、适合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的小微企业;制定无还本续贷的相关细则、标准、前提条件、监管措施等,进一步降低无还本续贷可能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同时,推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体系的建设,加强数据监测和风险追踪,助推银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中小企业贷款“嫌麻烦“,银行怕风险“不敢贷“ 怎么破?》 相关文章推荐三:多家中小银行推出“无还本续贷” 风险防控是关键

  近日,一则关于“山东创新无还本续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报道,让“无还本续贷”业务成为银行业关注的热点。

  银保监会表示,银行要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度。

  事实上,为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持有贷款成本,多家银行早已开始了无还本续贷业务的创新探索。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无还本续贷的关键是风险防控,在完善的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的前提下,银行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风险情况来推广无还本续贷业务。

  经过资料填写和资质审核后,近日,嘉兴某服饰公司负责人岳建兵在嘉兴银行秀洲洪合支行成功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

  “这项业务不仅减少了资金周转,节约了财务成本,也节约了时间,对我们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岳建兵说。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国内无还本续贷业务的首创者,嘉兴银行该款产品2012年5月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社会的赞赏。目前,嘉兴市已累计有1861户小微企业在嘉兴银行办理了该项业务,累计节约财务成本5500多万元。

  “这项业务的创新意义在于,通过改变贷款还款方式,企业到期不需要归还本金,只需要银行审核后对其续贷,有效解决了企业普遍面临的‘续贷难’问题,也节约了企业资金成本。”嘉兴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例如,招商银行小企业金融部针对抵押类客户优化推出了“小企业抵押贷2.0版”,小企业年审贷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该产品针对经营稳定且有房产抵押的小企业客户,授信3年,最长提款1年,一年一审,如年审通过,即可实现无还本续贷操作。

  华夏银行推出了小微企业年审制贷款,在贷款到期前1个月对小企业进行年审,对通过年审的,无需签订新的借款合同和还款即自动进入第二和第三融资时段。其中,第一、第二融资时段可不归还本金,在第三融资时段,根据企业实际资金情况制定还款计划,按计划归还本金即可。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各类产品叫法不一,但原理十分接近,目的都是缓解企业续贷难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长久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尤其是银行贷款到期前几天和新贷款发放前,是最令小微企业主“心惊胆战”的日子。

  “货铺的衣服卖出去了,资金一下子又收不回来,所以,以前我们都要提前一个多月为还贷做准备,把外面的资金全部调回来,将到期的贷款还掉,然后提出新的贷款申请,银行再放款给企业。”岳建兵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这“一进一出”会有个时间差,有时遇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就直接增加了成本。

  按照传统信贷业务,贷款到期时要“先还后贷”,即“还旧借新”,小微企业需事先筹集资金还贷,才能再申请新的贷款。但在实际经营中,企业经营收入回款期与贷款期常常是不匹配的,还贷周转资金筹措压力很大,有时会通过民间借贷筹资,用于贷款周转。

  “银行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可以避免企业去借高利息资金进行倒贷,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很多企业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叠加贸易摩擦、去杠杆等因素,经营出现困难,一些处于周期性行业中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如果这类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历史信用情况、成长性良好,只是在现阶段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则无还本续贷可谓是雪中送炭,可以帮助企业渡过现阶段的危机,避免因倒贷、抽贷而加速死亡。”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唐丽华认为。

  唐丽华同时表示,这需要银行良好的风险预判、更严格的信贷政策执行、更加审慎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没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是完美无瑕、没有风险的,客观审慎地选择相对有效的工具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正如专家所言,在破解中小企业“周转难”的同时,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如何做好风险防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尤为重要。

  据了解,对于无还本续贷业务,原银监会曾发布《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对小微企业申请续贷提出一定的准入门槛,即只能是符合生产经营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等4个主要条件的小微企业才可申请续贷。

  “对于我们来讲,无还本续贷业务适用对象必须是符合条件的原有授信客户。”嘉兴银行相关负责人称,为了严格控制信贷风险,该行还设置了7项基本条件。

  “要建立市场化的规则,无还本续贷应交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行决定。银行要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力度,对经营规范、信用良好的主体不能随意断贷;小微企业则要牢记融资约束,借钱是要还的,不还钱是要付出代价的;要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提高对潜在的风险、信用风险的,既要防范银行通过无还本续贷的方式不良的风险,又要防范潜在风险的积累;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防止小微企业针对相关部门寻租现象的发生,继而出现劣币良币、市场出清失灵、区域性金融风险集聚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则,监管机构可以协助银行甄选风险可控、适合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的小微企业;制定无还本续贷的相关细则、标准、前提条件、监管措施等,进一步降低无还本续贷可能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同时,推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体系的建设,加强数据监测和风险追踪,助推银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8月11日、8月18日,银保监会两次发声,要求落实无还本续贷等监管政策。短短一周内监管部门连续重申,足以说明无还本续贷政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融资难、融资贵困扰中小企业和各级**多年,近年呈愈加严重趋势,目前反映强烈而集中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银行抽贷。银行抽贷即贷款到期,无论企业是否存在资金困难,无论企业经营好坏,银行往往要求企业“先还旧、再借新”。换言之,先还后贷存在“一刀切”。在去年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会议上,福建泉州银行介绍经验时指出,目前小微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贷款“先还旧再借新”。 2015年***督查组赴18省市调查民间投资下降原因,各地反应强烈的四大问题之一就是银行抽贷。

  (二)过桥融资成本高,企业负担重。一些企业为了还贷,不得不拆借高息过桥资金。而过桥资金利率低则年息30%,高则60%以上。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风厂过桥融资年息达144%。中小微企业因此倍受,不堪重负。

  (三)续贷时间长,导致企业资金链持续紧张甚至断裂。续贷时间长是企业最担忧、最感要命的问题。据调研,续贷短则一周十天,长则一两个月甚至数月。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或被高利贷压垮。例如某企业主要生产复合材料,为宇通客车等上市公司配套产品,毛利率20%-30%。2015年6月,700万元贷款到期,企业通过高息过桥融资归还了贷款。但原定一周的续贷迟迟没有到位,企业背上了700万元高利贷。此后,又有500万元贷款到期,通过高息过桥归还后,银行又没有续贷。由于续贷连续不到位,无法归还过桥资金,高利贷主查封厂房设备,企业最终陷入困境。这个案例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因续贷时间长导致资金链断裂的缩影,具有普遍性。

  (四)贷款短期化,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缺位。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几乎100%是一年期以内短期贷款,基本没有周转性流动资金贷款。贷款期限和企业周转性流动资金属性、和企业还款能力期限严重不匹配。

  周转性贷款短期化的就是本来需要企业三年、五年时间才能归还的贷款,人为地要求半年、一年内还清,造成企业最低需要的流动资金被抽走,资金严重“失血”、“断档”,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在续贷不及时情况下,势必出现持续性资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央行易刚行长曾经指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三年左右。除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外,和缺乏中期金融支持高度相关。

  这些突出问题带来融资成本高、资金链断裂、老板跑和民间投资下滑等一系列后果,严重小微企业、金融和社会稳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监管部门精准施策,陆续**一系列政策。2009年银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创新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要求切实解决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贷款到期时必须“先还后贷”所造成的还款压力大等突出问题,各银行视情可适度延长贷款期限。2014年,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银行可以通过新发放贷款结清已有贷款等形式,允许企业继续使用贷款资金;续贷符合正常类标准的,应当划为正常类。2016年,银监会又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政策的通知》(银监发〔2015〕38号),要求认真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对于无还本续贷、通过新发放贷款结清已有贷款等情形不应单独作为下调贷款风险分类的因素。此后,监管部门又至少四次发文,要求压缩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时间,努力实现经营正常的小微企业续贷“无缝衔接”。

  由此可见,无还本续贷是监管部门问题导向、针对小微企业先还后贷压力大、过桥融资成本高、续贷时间长和贷款短期化等老问题**的“外科手术式”政策,对于小微企业和发展至关重要。

  无还本续贷形式上就是借新还旧,是金融业常规产品,尤其符合我国国情。监管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还基于我国企业周转性流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短期贷款的实际情况。

  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分两类:一是临时性需求,如节日集中进货、季节性原材料集中储备等短期资金需求。二是周转性流动资金需求。周转性流动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最低限度需要的、需长期占用的流动资金。例如,棉纺企业每1万纱锭需要配套400万元流动资金,啤酒企业每万吨啤酒需要300万元流动资金等等。周转性流动资金类似于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是企业必要的、需长期占用的资金,否则生产能力就不能充分发挥。周转性流动资金需要银行提供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例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是5—7年。

  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企业周转性流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短期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短期”贷款也简单到期收回,必然导致企业最低需要的流动资金出现缺口“断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若收贷额度大且续贷时间长,极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因此,监管部门**了符合国情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周转性流动资金需求,可以通过新发放贷款结清原有贷款,无缝衔接周转性资金,避免企业最低保障、最低需要的流动资金“断档”,企业正常经营。

  无还本续贷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惯例。原某商业银行高管在授课时介绍,在我国地区,对于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定的企业,若贷款到期后仍需用钱,银行会借新还旧或展期,不会让企业资金“断档”,更不可能让企业去找高息过桥资金。它们允许企业借新还旧,而且不列入关注贷款。当地较有影响力的富兰德林证券公司在2016年出版的《外资银行中国业务实务:债券确保,外汇,自贸区,财税》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向银行贷款,最痛苦的事不是高利率,而是还旧才能借新,不像在,银行可以直接以续约的方式免除要跑真实资金流的麻烦。”

  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对无还本续贷制定了严格的条件和规则,只有少数优质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可以列入正常贷款,僵尸企业基本无缘。无还本续贷也不是永续贷,核心是实现企业周转性资金“无缝衔接”,贷款期限和企业还款能力期限相匹配,逐步收回贷款。

  目前主要矛盾是无还本续贷政策尚未完全落到实处,许多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仍被挡在政策门外,仍抽贷、续贷慢、梦到钱包丢了高息过桥。主要原因:一是有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没有及时配套改进,新贷款结清老贷款等无还本续贷情形系统会自动划入关注类贷款(正常贷款比重下降,增加银行成本),影响基层行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二是有的银行工作人员对无还本续贷政策学习认识不够,影响到政策落实;对目前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企业周转性流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短期贷款的国情认识不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银企双赢意识不强。应问题导向,认真学习领会无还本续贷政策,在防范风险、符合条件前提下,积极利用无还本续贷政策解决银行抽贷、过桥融资成本高和续贷时间长问题。有关银行应落实监管政策,尽快改进完善信贷管理系统,小微企业新贷款结清老贷款等情形,符合条件的列入正常贷款,解决无还本续贷“肠梗阻”问题。商业银行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改进服务。既然企业符合贷款条件、归还之后还会续贷,银行就应该搞好服务,利用无还本续贷无缝衔接周转资金。归还之后接着续贷,只能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手续和成本。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了一系列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地区调研了解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进一步增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频出;借助金融科技,在更大程度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有效把握了风险防控。

  银保监会76号文要求,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流动性宽裕、银行业和保险业盈利稳定等有利条件,“保本微利”原则,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不断**,包括提出贷款余额和户数持续增长,贷款资产质量和综合成本合理控制的“两增两控”要求;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度等。

  从来看,据银监局副局长蒋平介绍,银监局将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放在小微企业特别是科创、文创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基础金融服务和三农金融服务等方面。截至7月末,银行业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7.76%;对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余额1780.63亿元,比年初增长8.77%。

  监管引领下,各银行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放在更重要的。例如,今年5月建设银行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聚焦“双小”(小行业、小企业);农业银行强调,要精准聚焦,重点支持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银行将500万及以下时点增量、1000万及以下时点和户数增量纳入经营单位考核体系,不断提高小微业务的考评权重。

  从贷款余额看,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13.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

  中报显示,各家银行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大。例如,招商银行半年报称,截至报告期末,小微贷款行标口径余额332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4%;民生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小微贷款余额4066.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3%。

  “国舜科技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和自主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是典型的轻资产、高新技术型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相对收益回报占比较高,形成毛利高、净利低的现象。”国舜科技董事长姜强介绍。

  国舜是地区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在姜强看来,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于:一是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企业主要资产以无形的知识产权为主;二是在突破发展瓶颈时,遇到“资金荒”就会雪上加霜。

  今年,国舜通过建设银行分行推出的“助知贷”获得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00万元。姜强称,这笔贷款主要依托市海淀区相关部门和市知识产权运营共同组建的风险备偿资金池的增信,借助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公司知识产权进行的专业评价,建行仅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唯一手段,以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作为补充。

  为缓解小微企业“过桥贵”难题,兴业银行推出了“连连贷”产品,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贷款到期日无需本金,通过信贷系统放款与还款的无缝对接操作,延长还款期限,实现借款人贷款资金在原授信到期后延续使用。截至6月末,该行全口径项下“连连贷”累计落地户数501户,落地金额42.45亿元;现有贷款客户332户,贷款余额23.48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贵,工商银行市分行副行长应维云介绍,工商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给予小微企业优惠,同时免除小微企业除利息之外的其他所有融资性费用,涵盖顾问、承诺、贷款服务等5大类33项小微金融服务费用。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管理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同时数量众多,使银行管理难度加大,客观来讲小微企业的不良率较高,所以会存在银行不敢贷款给小微企业的心理。

  截至7月末,开业不到一年的百信银行已累计为超过11万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提供贷款服务,贷款投放超40亿元。百信银行副行长王晓炜表示,该行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先进算法的智能风控体系,并将此精准运用到用户画像、挖掘用户的金融需求和风险分析中,以及对用户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他透露,“百信银行的资产有一半以上已经过了第一轮表现期,整体资产质量良好。”

  为确保小微信贷客户的资产质量,建设银行中关村分行行长栾文生介绍,该行借助大数据技术及新一代系统,按照“全面管、主动管”的原则,发挥好平台的筛选作用,强化客户选择,严把入口关;对存量贷款客户,聚焦关键风险点,用好监测、预警、催收三大贷后工具。

  以建行推出的“小微快贷”为例,栾文生称,该产品利用智能风控模型,整合对公对私****,全面为小微企业画像,使得信息真实性**提高,通过数据选客和流程机控,实现精准风控。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了一系列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地区调研了解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进一步增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频出;借助金融科技,在更大程度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有效把握了风险防控。

  银保监会76号文要求,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流动性宽裕、银行业和保险业盈利稳定等有利条件,“保本微利”原则,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不断**,包括提出贷款余额和户数持续增长,贷款资产质量和综合成本合理控制的“两增两控”要求;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度等。

  从来看,据银监局副局长蒋平介绍,银监局将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放在小微企业特别是科创、文创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基础金融服务和三农金融服务等方面。截至7月末,银行业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7.76%;对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余额1780.63亿元,比年初增长8.77%。

  监管引领下,各银行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放在更重要的。例如,今年5月建设银行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聚焦“双小”(小行业、小企业);农业银行强调,要精准聚焦,重点支持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银行将500万及以下时点增量、1000万及以下时点和户数增量纳入经营单位考核体系,不断提高小微业务的考评权重。

  从贷款余额看,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13.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

  中报显示,各家银行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大。例如,招商银行半年报称,截至报告期末,小微贷款行标口径余额332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4%;民生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小微贷款余额4066.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3%。

  “国舜科技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和自主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是典型的轻资产、高新技术型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相对收益回报占比较高,形成毛利高、净利低的现象。”国舜科技公司董事长姜强介绍。

  国舜是地区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在姜强看来,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于:一是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企业主要资产以无形的知识产权为主;二是在突破发展瓶颈时,遇到“资金荒”就会雪上加霜。

  今年,国舜通过建设银行分行推出的“助知贷”获得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00万元。姜强称,这笔贷款主要依托市海淀区相关部门和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共同组建的风险备偿资金池的增信,借助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公司知识产权进行的专业评价,建行仅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唯一手段,以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作为补充。

  为缓解小微企业“过桥贵”难题,兴业银行推出了“连连贷”产品,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贷款到期日无需本金,通过信贷系统放款与还款的无缝对接操作,延长还款期限,实现借款人贷款资金在原授信到期后延续使用。截至6月末,该行全口径项下“连连贷”累计落地户数501户,落地金额42.45亿元;现有贷款客户332户,贷款余额23.48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贵,工商银行市分行副行长应维云介绍,工商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给予小微企业优惠,同时免除小微企业除利息之外的其他所有融资性费用,涵盖顾问、承诺、贷款服务等5大类33项小微金融服务费用。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管理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同时数量众多,使银行管理难度加大,客观来讲小微企业的不良率较高,所以会存在银行不敢贷款给小微企业的心理。

  截至7月末,开业不到一年的百信银行已累计为超过11万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提供贷款服务,贷款投放超40亿元。百信银行副行长王晓炜表示,该行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先进算法的智能风控体系,并将此精准运用到用户画像、挖掘用户的金融需求和风险分析中,以及对用户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他透露,“百信银行的资产有一半以上已经过了第一轮表现期,整体资产质量良好。”

  为确保小微信贷客户的资产质量,建设银行中关村分行行长栾文生介绍,该行借助大数据技术及新一代系统,按照“全面管、主动管”的原则,发挥好平台的筛选作用,强化客户选择,严把入口关;对存量贷款客户,聚焦关键风险点,用好监测、预警、催收三大贷后工具。

  以建行推出的“小微快贷”为例,栾文生称,该产品利用智能风控模型,整合对公对私****,全面为小微企业画像,使得信息真实性**提高,通过数据选客和流程机控,实现精准风控。

  《中小企业贷款“嫌麻烦“,银行怕风险“不敢贷“ 怎么破?》 相关文章推荐七:宁波银行南京分行 为中小企业定制金融服务

  通讯员毕然报道宁波银行南京分行2008年6月27日在南京开业,作为南京银行业的后来者,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能取得一席之地因素有许多,宁波银行专业服务广大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零售公司部相关人员介绍,贷易融是宁波银行向小企业提供的房地产抵押项下的公开授信额度。企业提供的抵押房产可以是企业本身名下的房产,也可以是企业经营者的房产,同时还可以是按揭的房地产。贷易融与一般抵押方式的授信产品相比较,另一个优势是企业使用方法多种多样。

  以前企业向银行申请房产抵押一般是用于流动资金贷款。而宁波银行贷易融产品给予企业的是公开授信额度,企业获得此项额度后可以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贸易融资、开立信用证等各类授信产品。宁波银行的贷易融产品授信期限长:一次授信、三年有效,贷易融额度在授信期限内循环使用,企业可以随借随还,**节约了企业财务成本。企业申请贷款时不需要逐笔签订借款合同,只需要填写提款申请书审核一下即可,提款程序简便快捷。

  南京某食品商贸有限公司专业经营休闲食品和饮料,其下游客户是各大型超市和卖场。因行业惯例该企业的资金有一部分被下游客户占用,形成应收账款。而企业向上游生产商采购货物需要现款现货。因此企业的资金需求比较大且对于资金需求的时间要求比较急。该企业原先在银行申请的是抵押方式的流动资金贷款,虽然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困难,但是每年贷款到期是企业最难度过的一段时间。企业需要先还完贷款后重新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从申报贷款申请到签订合同、办理抵押登记,再到取得他项权证银行发放贷款至少1个月时间。企业还了银行贷款而采购需要付现金,下游的回款暂时又收不回来。这一个月的时间企业非常难熬。

  在一次宁波银行举办的“金色池塘”小企业沙龙活动中,该企业了解到宁波银行的贷易融产品后抱着尝试的心态与宁波银行开展了合作。企业没想到的是宁波银行给予企业贷易融授信期限8年,一次抵押、5年有效,三年内不需要归还本金。在额度有效期内,企业申请贷款不需要复杂的程序,只要企业在借款借据和提款申请书两份材料上签字盖章即可。企业贷款到期后申请续贷,最快时间上午贷款,下午银行就将贷款发放给企业。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无需每年都为贷款到期之后的工作而发愁。

  ⒌适用范围广:额度可用于贷款、承兑汇票、贸易融资等各类授信业务;以房地产抵押为主,按揭房产皆可。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温馨提示:提高意识,关注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八项金融消费者基本。

  四川天府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的基础之上,四川天府银行始终贯彻落实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求,积极围绕经济转型发展要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了更好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创新产品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今年7月31日,四川天府银行推出了一款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信用贷——银税通。这款产品专为连续2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提供经营性信用贷款,最高贷款金额可达100万元!

  据了解,此款产品可直接在天府手机银行app上自助申请办理,无需提交任何纸质资料;按月付息,到期还本;贷款期限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贷款月利率最低0.8%。目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贷款利率在原始基础上下调1%,能有效的为小微企业银行解决贷款手续繁杂,审批速度慢,缺乏抵押物等问题,给予企业信贷支持,帮助小微企业渡过。

  实际上,四川天府银行一直在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助力。早在今年3月,四川天府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10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该小微企业金融债券,是针对目前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旺盛、资金缺口较大的现状,旨在进一步发挥四川天府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方面的优势,满足小微企业旺盛的贷款需求。

  四川天府银行还将持续深耕小微金融市场,探索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建设,切实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9月21日,银保监会在“三定”方案批下来之后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针对银行对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问题,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很注重让银行建立‘敢贷、愿贷和能贷’的长效机制”。

  除此外,今天银保监会召开的“进一步提升银行业和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新闻发布会上还有什么看点?

  肖远企表示:一些小微企业缺乏,现金流不够稳定,再加上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很多银行员工,特别是信贷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同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比较高,一般来说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比平均不良率高出几个百分点,一些银行员工怕问责,存在不敢贷的心理。

  所以,为打消他们这些顾虑,要求银行要加大尽职免责、纠错容错制度建设,制度要清楚,要讲的非常明白,不合理条款要修订,没有制定的要加快制定。

  肖远企介绍,所谓“能贷”,就是要有足够资源,包括信贷和资金等,向小微和民营企业倾斜使银行能够贷。同时,也要让银行内部员工有足够的能力来发现新的增长点,发现这些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为这些企业服务。

  肖远企介绍,激励机制包括对考核体系的重新审视、梳理和修订,要让做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员工能够跟从事其他金融业务的员工一视同仁,享受与他们所付出的精力,所承担的责任相匹配的激励措施。

  因为做小微企业贷款相对来说更加辛苦,小微单笔金额都比较小,不像做大企业,单笔金额比较大。而且小微企业大多分散在街头巷尾,分布在田间地头,需要信贷员去实地看,去实地跑,他们花费的时间、精力、付出的成本都比较高,所以要让他们有这个积极性、能动性,考核“指挥棒”办法要确保这一点。

  肖远企在发布会上表示,对小微企业,我们提出“两增两控”这样一个目标。所谓“两增”就是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的户数不能低于同期的户数,两增的目标都实现了。

  他表示,“两控”,第一个控是合理控制成本,我们要求大中型银行带头发挥“头雁效应”,制定自身对小微企业利率目标,压降成本。

  第二个“控”就是要控制风险,控制贷款质量水平。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求银行机构不要盲目地抽贷、压贷和断贷,要帮助他们,形成“银企命运共同体”,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是通过监管的窗口指导。

  另外,肖远企回应了近期引发关注的“无还本续贷”,称无还本续贷不是贷款不还本,是为减少、压降贷款的时间间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肖远企解释,2014年原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里面讲了对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经其主动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符合相关条件和标准的,经银行审核合格后可以办理续贷。

  “无还本续贷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不是借了贷款就不要还本了。无还本续贷的意思是,一个企业从银行借款快到期的时候,如果这家企业还想继续从银行贷款,我们要求银行在到期之前提前对这家企业进行贷款审查。”肖远企举例,比如一家小微企业在银行的贷款9月份到期,银保监会要求银行在4、5月份的时候就开始按照新的贷款标准进行贷款审查,符合条件的企业如果想继续贷款的话,可以继续续贷,中间没有时间差,也不用先还本。

  “银行提前审贷,减少、压降贷款的时间间隔,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绝对不是说借钱就不要还了。”肖远企表示。

  在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贾飚对透露,截至7月末,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约774亿美元,折合民币大约是5100亿元。

  2017年,商务部、人民银行、发展委和银保监会确定了境外投资的一些基本原则,即**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贾飚表示: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银保监会一方面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活动,同时也对少数保险机构开展激进的境外投资和盲目的境外投资,进行严厉地查处。

  “从目前情况来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基本稳定。”贾飚表示:总的情况来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目前是比较平稳的,在具体的投资品种上,传统投资和另类投资基本上能够保持一个平分秋色的状态。其中,传统投资的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存款、基金大约占到47%左右,另类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基金、不动产等大约占到52%,整体上比较健康。长期看,境外投资是保险资金多元化配置的一个重要方向。下一步,银保监会在加强监管、风险的同时,也支持和鼓励保险机构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方向,特别是“一带一”建设有关的投资活动。

  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5263万亿元,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7965亿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缓释风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银保监会介绍,今年1-8月份,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一百亿元,承保金额2.5万亿元,为稳定出口、稳外贸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一些重要的保险方面,比如大病保险、健康险,还有地震巨灾保险,以及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银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在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地处理,快速地赔付,受到损失的企业和个人及时得到保险赔付资金,用于灾后重建和恢复。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0
0
0
0
0
0
0
0
上一篇:服务热线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微商网络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