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变革与政策导向”为主题的2019“一带一”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1日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国家部委、行业研究机构、汽车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参会代表,围绕汽车产业政策趋势、跨界协同展开深入探讨。本届论坛由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由产业发展主论坛、智库分论坛和智能网联分论坛组成,旨在围绕汽车产业技术趋势与政策导向,重点关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深入分析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协调发展。
吴松泉:大家好,非常高兴再次来到陕西参加一带一汽车论坛,应要求,我在这给大家分享我们关于汽车政策的分析和判断。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变革,包括低碳化、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五化)等,政策也在发生变革。在2014、2015年时我就讲过一个观点,十三五是中国汽车政策的调整期和变革期,几年之后再看当时我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但我认为需要补充一下,十三五是中国汽车政策的调整和变革的酝酿期和起步期,十四五可能是全面的调整和变革,而且变革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汽车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非常大,不单单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都非常深入和具体;中国的汽车政策,中国的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以来,对汽车产业的影响,除了法律法规,还有很多的政策规划来指导和规范产业发展。汽车政策包括很多方面,现行的汽车政策涉及到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汽车政策涉及到的政策类型也包括诸多类型,包括产业政策,还有科技政策、财税政策、流通政策、贸易政策、消费政策、交通政策、金融政策等,涉及到的中央部门也非常多等。这个表格列出了主要的部门及其汽车相关的职能。
一是2018年对汽车的投资和准入政策进行了重大的和调整,2018年汽车产业开始全面对外资,逐步放开股比,降低关税,汽车产业的扩大,将深刻影响、中资企业、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分别发布了22号令和50号令,分别对汽车投资政策和准入政策作出了重大和创新。
投入和准入政策也影响地方产业的发展,地方在研究制定招商引资的政策,研究制定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时,一定要充分的研究分析投资和准入政策对产业带来的影响,因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核心是项目。
对外,这几年中央领导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中国要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对外的内容范围也非常广。习总在不同的场合都讲过,中国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要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更高层次的对外。这些都已经在上,有的已经出台发布实施。今年10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更进一步从多个细的方面提到了关于扩大的问题,提到了必须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很多企业同仁也注意到,这两年国务院层面发了好几个关于利用外资的文件,来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在10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了保障内外资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享受同等市场准入待遇,修订双积分管理办法,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外国投资者和外资企业转让技术,还有投资便利化等,涉及很多内容,这也是对外的新举措。
关于涉及到汽车领域的对外,我个人认为至少包括3个方面。第一个是对资本的,核心就是取消外资投资汽车整车领域的股比,最迟2022年全部取消,纯电动汽车领域已经率先,特斯拉在上海已经投资设立100%的工厂。第二个是货物的,核心是关税。第三是规则等制度的,的领域不单是资本,也包括货物,还有制度,要对照国际标准和规则,不但有准入前的,更重要的是准入后的,里面的内容和含义更广,对于中资企业、外资企业,国产车和进口车,实行同样的政策待遇。
首先说一下关于对外资的,前我国长期外资进入整车行业,后来陆续,2022年要全部取消股比和合资企业的数量。关于关税,去年已经降低了一次。进口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长期是比较低的水平,4%左右,我们分析整理了主要国家进口车的份额,都远超过中国,中国汽车关税的水平,乘用车的关税还是远高于发达国家,现在的15%,远高于欧美日,中国汽车产品关税普遍高于欧美日,不但是整车还有零部件,绝大部分都比欧美日要高。根据有关的理论,关税要适度,关税既不能高也不低,过高过低都对产业不利。综合判断,汽车进口将来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里面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我就不具体展开了。
二、新能源汽车政策,当前正在由政策驱动为主转为市场驱动为主,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下,中外企业纷纷加快在中国的布局。
我具体介绍几方面,第一是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原来的规划就要到期了, 需要新的规划来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思、任务和措施,我们的研究团队也参与了规划的编制和研究。
第二是财政补贴政策不断退坡,明确2020年底取消,对于燃料电池的补贴要继续。这是第二个比较大的变化。
第三是双积分和油耗管理,推动车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关于双积分,下午分论坛中会有专家进行详细介绍。
第四是投资政策引导车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发改委的22号令,对于燃油车扩能提出很多条件,其中就有一个是新能源车的产量占比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乘用车燃料消耗要达标,同时对新能源车增加产能也提出了一些和要求,目的还是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规范发展,有序发展。
在的强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企业的情况差异较大,从这张图来看,从去年前20名的企业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是中资企业,外资企业20强中只有上汽大众和华晨宝马两家。
总结一下,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或者是智能电动车行业,一方面是对外,允许外资持股100%,特斯拉上海建厂即将投产,我们认为特斯拉model3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外和外资企业新能源汽车战略调整、补贴取消、双积分政策的修订、投资政策、市场快速增长,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正面临变革,这也会推动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将会为这个行业营造更公平、更充分的竞争,中外企业将实施更积极主动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加快布局和产品投放,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导致行业大洗牌。
三、中美贸易战短期内深度影响汽车进出口,长期来看导致全球汽车供应链碎片化,影响贸易投资和产业转型;对汽车产业影响重大
这两年我们围绕中国贸易战做了很多调查和分析,中美贸易战短期内对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但长期看导致全球汽车供应链碎片化,不单单是中美贸易战,美国人和好几个国家同时在开打,这样会导致供应链碎片化和分散化,会影响贸易投资和产业,对产业的影响比较大。
我们都关注加征关税,美国加征关税的几批清单中已经涵盖了所有的汽车零部件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去年年底习总和特朗普的会晤达成的共识,中国自今年1月1日开始,已经暂停对汽车整车和大部分零部件的加征关税,一直到今年的12月15日将恢复加征关税,现在美国整车对华出口还是15%的关税。我认为中美贸易战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加征关税,特朗普采取的是综合性的措施,即中美贸易战已经远远超出贸易的范畴,有人说还有科技战,教育战等,还涉及很多。就汽车来说,还涉及: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加严,加强中国对美投资和并购的监管强度,很多企业给我们反馈说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特朗普提出要追求所谓的公平且对等的对外贸易政策,强调要公平和高标准,推进与欧盟、日本、英国、韩国等双边谈判,原来已经签了的也要修订;还要加强出口管制,14大类,商务部允许才能出口;推进WTO。所以,美国人采取是综合性的办法和措施,中美贸易战对汽车的影响,不单单是在商品的进出口领域。
特朗普对外签了经贸协定,有很多在修订,比如自贸协定,美国正在与英国、中国等谈。美加墨协定提出,毒丸条款,就是协定的缔约方如果要与非市场经济国家谈FTA,他要采取一些,比如可以退出等。还有原产地规则,你出口的产品只有符合原产地规则才能享受新的优惠关税,一般都是零关税,美加墨协定的汽车原产地规则要求已经大幅度提高,这将促进在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肯定影响进口。
中美贸易战打到今天,下个月要签订第一个协议,很多人都在猜测谈了什么,我们觉得可以研究美国企业的,因为美国代表美国企业的利益,美国企业想要什么,大家可以美国商会的这个资料,里面涉及到汽车的有好几页,美国的车企关注中国哪方面的政策,或者他们认为中国的政策当中有哪些问题。
我觉得中美贸易战短期内可能会造成一些困难和障碍,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趋势,我判断会在短期的遇阻后,未来可能会加速推进,刚才也讲了特朗普追求的是一种“自求公平且对等”的对外谈判的原则和方向。
从影响来讲,从大的方面来说,肯定影响全球汽车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和市场,还有倒逼的作用。对在座企业的影响,我也做了很多调研,国内的企业去年面临着进口关税的增加,中国在制定清单时,对零部件的加征关税比较慎重,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整车去年加征关税是25%,很多零部件只有5%或者是10%,这远远低于美国加征25%的关税。影响所有原产于美国的整车的进口,包括平行进口;还有增加国内企业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采购成本。对我国对美汽车产品出口,也增加了很大的困难,零部件方面,很多企业都与美国采购方共同分担增加的关税成本,双方也正在做一些调整,如果加征关税长期化,可能会导致很多美国企业调整供应商。
我们再看数据,去年1月到今年9月,中国自美国乘用车进口情况,今年1—9月中国进口乘用车的增长是负7%,当然这与整体市场的形势有关,刚才几位专家也介绍了中国汽车行业目前市场是负增长的状态,但自美进口是负15%;去年7到12月,7月6日开始加征关税,中国乘用车进口增长5%,其中自美进口增长负33%。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们觉得当前的汽车行业在几个重要因素叠加的影响下,对汽车产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包括对外、产业变革、市场增长的放缓、中美贸易战、政策的变革等。
首先是的扶持将逐步弱化,未来将是“高水平+公平竞争”的市场。汽车产业进入全面竞争的新时代,未来10年恐怕大部分企业将不得不退出或者被兼并收购。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竞争力会提升,规模会增长,出口也会大幅增长,也会有进入世界汽车主流阵营的中国品牌企业。从出口的角度来说,中国汽车出口的比例全球最低,这是2016年的数据,汽车出口量占汽车产量的比例,我们是全球最低,这与我们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的地位远不相衬。当前的问题是,中资企业对出口有动力也有积极性,但竞争力还有一些问题,对外资企业来讲有实力、有能力,但缺动力。
我们再分析一下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格局。与中国类似的全球巨型汽车市场只有美国和欧盟。美国轻型车的销售量去年超过1700万辆,但美国只有14个汽车集团,大概40个品牌,这是美国的竞争格局。另一个是欧盟,欧洲乘用车是1500万辆,只有13个企业集团不到40个品牌,13个马上会变成12个,因为FCA和PSA要合并。中国乘用车销售量去年是超过2300万辆,有超过50个企业集团,上百个品牌,这个排序是主要是自有品牌排的,大众算一家,通用算一家,我认为这样的排序代表着线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按照中资企业集团来做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也许有些不合理,但这样的对比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再看这样的数据,主要的汽车企业最近5年自主品牌销售的增长情况,2018年相对2013年的增长情况,各个企业差距巨大。还有主要外资品牌国产乘用车这5年的增长情况,也是差异很大,很多企业增长很多,但增长幅度大有不同,还有企业负增长。我们不能通过一年的数据来分析行业的变化,要看一个时间段,比如5年,就会说明很多问题。
再看这样的数据,主要国家和地区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是乘用车或轻型车的情况,在比较的市场,比如美国、欧盟等,美国是56%,欧盟是28%,在英国的外资品牌份额是84%,按照品牌所属国家来说,捷豹虎、MG等属于英国;日本和韩国是进口车的数据,日本的国产车基本是100%本地品牌,进口车占9%,但这是不包括微型车外的乘用车,韩国是17%;是100%,俄罗斯是74%,巴西是100%,中国是62%,中国是包括了进口车的数据。
中央很多领导多次要扩大对外,“对外已进入由器物层面转变为制度层面,即由商品、要素流动转变为以规则、制度为基础的新阶段”, “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主动研究和试行更高更深更广的投资贸易化,从内部推动现行规则、制度逐步向高标准新规则趋近。”“以国际高标准、高水平为标杆,努力打造化、国际化、便利化,营造具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营商,促使市场体现统一、公平、高效。”中央领导的表述非常清楚。
我们认为总体上来说,汽车政策的调整和变革,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规则对中国汽车政策的影响日益加深;二是由选择性产业政策转向功能性产业政策;三是由关注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关注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更关注新能源+智能网联;四是由为主转向手段;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五是由关注产业转向同时关注汽车社会;六是由仅关注汽车产业本身转向同时关注多产业融合发展;七是由关注国内市场转向同时关注全球市场。
中国汽车产业加快向“五化”发展,结构调整要加快,中国加快对内对外,行业的格局调整,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对于车企来说,政策的影响涉及到企业发展的很多方面,政策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布局、产品研发、技术线、营销和商业模式、进出口、后市场布局等方方面面。高度重视和研究的政策,及时调整和优化中国和全球业务的发展战略,在合规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叶选廉 景甜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