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市场响应时间、最高的产品质量以及最低的生产成本一直都是制造业在追求的三大境界。但是如今,随着变化越来越大的,企业对这三者的追求面临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也即改变了方法。对企业管理的一个内在要求之一即是管理的扁平化,在如今这个IT时代,一个人管理上百个人如今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了。当然,也有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可视化要求、法规要求等等。
在问及企业使用MES的经验和年限时,早在几年前的ARC的一项企业调查数据显示,40%的受访企业表示有1~5年的应用经验,另有40%表示已经有5年以上的应用经验!当然,调查数据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受访企业中34%来自流程行业,24%来自离散行业,37%来自混合型行业,并且以公司居多,少部分是欧洲公司,亚太企业则非常洪晃的照片少。
众所周知,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对MES系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的。市场是全球第一大MES市场,企业面临的第一大现实就是工厂向外迁移,此外还要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直接竞争以及二战后生育高峰的人口老化所导致的现有技术的大量流失等问题。以往基于产能和价格竞争的生产模式,现在也转为基于订单和业务需求的模式,因此,必须有更高质量的产品、对客户化要求有更好的反应以及更严格的交货期要求。这些对应于MES的要求,就是对订单的可视性以及对整个工厂运作的凝结性提出更高要求。在,企业把这个要求解读为需要对ERP和MES做高度集成。
在欧洲市场上,MES本身功能上的需求部分拉动了欧洲市场的需求,比如整体设备效率、停机管理、低成本的计划排程管理等。另一个推动力则是SAP宣布NetWare对管理层和工厂层标准化互操作的支持,这个技术上的突破使得MES的潜在功能以及直接效益可以大大发挥出来。
在日本市场,MES如果不支持日本的管理模式是无法应用。从市场角度看,日本目前还是以自主开发为主,这可能是因为日本企业的管理非常成熟,没有软件可以天生的符合它。因此,日本市场上套装软件非常有限。
中国市场与日本市场非常相近,主流方式也是自主开发,很少有套装软件,半套装软件在一定行业有很强的立足点。实施MES的一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工业化历史并不长,还有很多东西还很欠缺,这些欠缺包括管理基本数据、管理流程以及人员水平。此外,一个更大障碍则是新工作方法对既得状态的挑战和人们对此的恐惧,这也使得中国市场比其他地区要发展得相对慢一些。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