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6月25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清华大学工程伦理教育论坛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清华大学各工科院系院长主任、主管教学副主任、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负责人、研究生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专家组成员以及对工程伦理教育教学和研究感兴趣的师生一百余人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中,工程教育专家和工程专业人士分别做了主旨演讲,演讲主题囊括了工程伦理的内涵、工程伦理和工程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化学工业、石油勘探等行业的工程伦理问题。论坛还就工程伦理教育中的重要议题进行了对话,企业界代表和学术界人士对工程伦理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为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献计献策。
一、缘起: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到价值塑造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驶入近代,科技开始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土地沙化、黑客袭击、克隆实验以及非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消耗等却悄然而至。究竟什么地方出现了差错?人类逐渐醒悟到:工程活动中包含着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价值选择,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人都面临心灵的拷问: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作为我国工科强校和工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清华大学要
实现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使毕业生在国家、社会和行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在清华大学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促进工程人才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杨斌在论坛致辞中援引了陈吉宁校长去年9月在给广大师生校友的一封信中提到的三位一体的理念,即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进一步延伸到价值塑造,而价值塑造正是工程伦理教育的内涵和主旨。杨斌认为,中国正由工程大国走向工程强国,强不仅指质量、水平及创新能力,更包括价值和理念方面的提升,工程人才培养也应当从强调工具理性向突出价值理性方向提升和转移,这种改变在教育界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已开始,政府、企业界以及民众已经形成三股强大的力量,共同转变价值观念,推动和促进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模式。
二、火花:共同探讨工程伦理和工程教育
在论坛的主旨演讲部分,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代表们从各自领域出发,畅谈了对工程伦理的理解,用创新的思维和对实践的思考共同探讨了工程伦理和工程教育。
从载物到厚德
中国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原清华大学副校长余寿文在谈到工程伦理教育时,对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进行了诠释,他认为德代表了伦理的要求,而物恰恰表明了物化的工程活动。因此,厚德载物正是要求我们在培养工程专业的学生时要注重伦理道德的培养。工程师应该是接受过全面教育的人,是有全球公民意识的人,有伦理道德的人。反思过去的工程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工程化和技术化的教育,而现在我们应该扩展为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的,在工程与人文社科交融影响下的工程教育。正如陈吉宁校长在2012年2月的就职演说中所指出的那样,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德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办大学要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
不同阶段的工程伦理之内涵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雒建斌院士对工程伦理的定义和两重性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工程伦理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教育阶段,工程伦理可以被视为一种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而在研究阶段,伦理则意味着坚持不懈和天道酬勤,通过明确研究方向,坚守学术目标,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才能成为真正的学术研究者。在工程建设阶段,要尊重人性、尊重科学、尊重文化传承、尊重民俗和尊重宗教,使工程活动与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在工程后处理阶段,则要注意保护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
过程安全——做出选择
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HSE总监路志雄从行业的角度畅谈了组织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伦理问题。路志雄认为,企业的发展动力有主动动力和被动动力两种。主动动力来源于效益的要求,而被动动力则来源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得到的失败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影响巨大的负面事件。对负面事件的处理,应该作何选择?安全事故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从事故三角理论中可以看出,处于三角形底部的未遂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在未遂事件这一层采取措施,发生严重事件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在面对安全隐患或者事故时,不能只是从操作角度看待问题,更多的时候要用伦理道德判断来做出选择,正确评估事故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决定最后对策。
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工程伦理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赵劲松从我国化学工业现状入手,分析了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安全生产形式依然十分严峻,面对大量企业从直排转向偷排、泄漏爆炸事故频发等工程伦理问题,他指出导致这种现实的关键是在企业和城镇发展过程中,没有把伦理作为核心,没有把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福祉放在首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13问正是对伦理的拷问。赵劲松以PX项目和西部大开发为例,提出解决化学工业中伦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要深入研究社会风险评价技术和社会风险管理规律;二是注重工程人才的全面培养。仅仅懂得化工专业理论和工艺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懂得谨守工程伦理准则,身体力行,传扬工程伦理,推广负责任的生产,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来促进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
卓越运营与企业伦理责任
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关志华首先简要回顾了近代全球发生的重大化学事故及其影响,指出化学工业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才能做到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已经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从最早期1972年的全球环境会议到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再到2020年实现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目标,化学工业开始实现重视风险管理和伦理责任的两极管理。关志华以公司发展实践为例,提出卓越运营的关键在于将业务决策与伦理责任紧密结合,一方面注重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注重降低风险,使企业的业务决策更具可持续性,从而实现卓越运营。
三、对话:共议工程伦理教育
清华大学从今年9月起,新入学的研究生至少修读一个学分的职业伦理课程。因此,论坛专门设置了圆桌对话活动,由研究生院院长杨斌主持,企业界代表和学术界人士面对面,共话工程伦理教育。杨斌就如何促进工程伦理在企业界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请大家发表观点。
关志华提出促进工程伦理的发展,制度的建设首当其冲,只有首先从制度上明确界定和厘清责任所在,才能规范行为,推动伦理的建设。
英特尔(中国)首席企业责任官杨钟仁非常赞同全面教育的观点,如果没有公民责任,企业的文化、规划和制度都是空中楼阁,当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快时,价值观的驱动变得日益重要,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因此,企业需要具备正确价值观的人才。此外,学科的融合也很关键,未来中国90%的增长点在于新型的城镇化,如何从伦理角度,把工程更好的应用于未来的城镇化,使城镇化以人为本?那就需要将科技、人文、艺术和社会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建立智慧城市和文明城市。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佐认为应该从工程伦理实践和工程伦理教育两个方面来促进工程伦理的发展。在工程伦理实践中如何提高工程伦理意识并强化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工程伦理教育中,通过学科前沿讲座和毕业设计来实现伦理教育,跟踪或者引领实践的发展,并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种伦理要求容纳其中。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认为从权利和义务是平衡的这一观点来看,更多的权利意味着承担更大更重要的责任,因此,企业是最有力量的工程伦理行动者,也是伦理实践的主要参与者,因此,他建议校企联合开设伦理课程,使学生从实践的视角真正理解伦理规范。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姚强认为伦理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教育各环节当中,工程案例、方法和系统中都会涉及到各种伦理相关问题,通过渗透式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考维度,能够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对伦理问题迅速作出反应。
四、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如何实施工程伦理教育?如何建设工程伦理课程?面对这些问题,在企业界和学术界代表的对话中,思想不断碰撞、观点逐渐交汇,企业界和学术界携起手共同搭建工程实践和伦理规范之桥,使人们深刻理解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将为清华大学的工程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工程伦理素养的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相信,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伦理文化,丰富工程伦理内涵,这不仅有利于研究生的职业发展,也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