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20万元投资,我将创办一个营销知识产品的孵化公司,在我身边的朋友中有好多的技术专利和设想得不到实现,包括自己也有一些产品或技术的设想,有一些是很好的想法,方案,技术,专利,有些已经制成产品在朋友之间使用,但是因为没有多余的资金,使自己不敢冒险,使这些技术白白的随着时间流失和市场变化而变成已醒之梦.比如,我手头就有一项并不复杂的能节省大量胶卷的产品技术,它在我的想法催育下成熟,已经取得中国专利,且已经试制成产品,销也不错,市场前景也看好,可是面临的批量生产和营销需要的投入使我们寸步维艰.如果有20万资金,我敢说,首先,用半年时间我就可以使美梦成真,把它变成一百万.然后我再把它投向另一项前途更远大的农业有机肥料技术的产品化商品化中.可是,我还是先把第一项的情况说清楚,期望得到理解支持和20万元的帮助,使它首先变成现实.
目前全世界有多少人在用机拍摄景物。机记录着稍纵即逝的历史真实,使气象万千的局部细节变得生动形象。美妙的瞬间记录在一张小小底片上成为。正是机的这一功能使胶卷生产成为日用文化消费品的巨大产业。机和胶卷的生产产生了几个巨大的跨国公司,如柯达、富士。而且的消费还在随着消费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扩大。
如果有一项技术使这些机和胶卷变得更加有趣而且节省费用,那该有多么大的市场空间!比如说,现在就有这么一项技术,它能使机在一张底片上多次,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让你拍摄到2张、3张甚至几十张不同的景物,而且统统在一张底片上构成美丽和谐的人物风景照片。这么说吧,假设你到了黄山,那么美的风景使你情不自禁摁下快门,移步换景,到一个地方拍一张景物照,如果照在一张底片上不是美不胜收了吗?对这样一种技术产品,哪一个摄影消费者会不渴求呢?
这样的具有魔力的技术已经成熟。它已经得到了中华人民国专利局批准的专利,专利号为:ZL99210944.2。专利的发明者为贺先生。
当然,和其他大多数技术一样,原理是简单的,但实现它,把它化为具体实用的工具却并不容易。贺是洛阳一个科技型企业的职工,酷爱摄影。青年时期参军,在解放军行伍中作为一名摄影通讯员,他用机作了很多的报道,发表了很多作品。在拍摄中,他有一个苦恼。和所有摄影者的苦恼一样,就是在多数情况下一张底片只能拍一张物象。拍错了,或者坏了,那么连一张也拍不到,这一张底片的胶卷就算作废了。太浪费了。何况,彩卷业界市场上还是寡头垄断,价格不低。他像所有胶卷消费者一样,心疼的不得了。所以如何节省胶卷又拍到更多的景物,就是他苦苦思索的问题。从实践中摸索,大胆尝试,经过一次又一次失败,终于在2000年他成功的申请了中国国家专利。在本策划者的鼓励帮助支持下,专利得到批准,又成功的试制为成熟产品。
其实,这种产品技术的原理却很简单。每个粗略懂得机原理的摄影者都知道,只要把快门分割成几块,遮挡一下再拍就可是。可是这么简单的技术却直到现在才被一个叫贺的业余摄影师发明了。
机对一张底片曝一次光,也许可以曝多次光,使用多棱镜也可以得到多张影像,但也只能是同一张图象的复制而已。一片多像多功能摄影器却不然,虽然它只是在机的镜头上增加的这么一个小装置,但是它却好比是机中的机,可以使机拍摄的景物数量成几何级数增加。而且,在同一张底片上你要拍2张、3张、4张或者30张都行,随你高兴,想拍几张是几张,按照不复杂的操作要领就可以。它可以节省多少胶卷,节省多少资源,节省摄影消费者多少胶卷和洗像的支出!而且它还可以使底片上的景物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这项技术不太复杂,一般的摄影者都能够操作,产品并不昂贵,也不笨重,它只是在镜头上加上这么一个小小的摄影器,比镜头上的接圈大不了多少,也复杂不到哪里去,甚至远远赶不上变焦镜头的复杂程度。利用现在机上的变焦或连拍装置就可以轻松实现一底多像多功能摄影,是再好不过了。
还有,这种技术把遮光罩、多种影像图案、多种色片诸多功能和一片多像功能都集中在一起,实现技术的集约化简约化,这种技术产品功能更完备,设计太新颖,发明太巧妙了。
目前,还没有见到可替代的技术方面的报道。除非对机进行重大改进,而这样机将大大的复杂化,成本更大,价格更高。为什么要用复杂而昂贵的技术来代替这么简单而美妙的技术呢?
但是,它可能被仿制,尽管有专利,因此,在推向市场的时候,必须有大量的广告投入来建立产品技术和公司形象占领市场,继而用批量生产和销售使仿制者无之机.
现在,它已经成为产品,只不过由于资金的仅是机械加手工而已。可以工业化生产,而且可以制造52MM、55MM、62MM、72MM、77MM等各种机镜头型号的多种产品,满足拥有各种机者的需求。
当然,投资购置精密车床进行加工是完全可以的,投资并不巨大,百万元人民币即可。不过,利用国有军工企业的加工能力资源,不建生产厂,只进行技术指导委托加工和质量监管的合同生产也是可以的,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和军工企业已建立了互相信任的试制合同关系.
因为它非常简约,所以产品化成本并不高。手工既可以制作,工业化批量生产,成本会更低。现在是委托国有军工企业加工,成本比自己制作要高20%左右,但是节省了大型精密加工设备的投入.目前试制已经成功,批量生产需要投入5万元.做一个这样得摄影器,如果批量生产,如果采用更廉价的原材料,成本还可以再降低。
批量生产和采用廉价的原材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使商品的利润率达到150%—400%。对于摄影消费者来说。260-300元的价格是可以接收的,在摄影器材中是不算高的。市场容量也很大。如果按1000人拥有一部机,全国就有1200万部。假设每十部才配一个这样的摄影器,那么就可能销售120万个。
况且它本身还给摄影消费者带来的是减少胶卷以及冲洗费用的支出。这就是社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是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效益。简单算一个帐吧,假定在一张底片上拍6张影像(这在摄影器上实现它稀松平常),那么就相当于减少消费5张底片的胶卷;再假定一卷胶卷都是这么使用,那么,就相当于节省了5卷胶卷。同样,洗像的费用也相应的减少了。假如一只胶卷的零售价为18元,洗一卷胶卷像的价格假定也为18元,那么,用多功能一底多像摄影器拍摄一卷135胶卷就节省了(18+18)*5=180元。换句话说,就是使用多功能摄影器拍摄一卷胶卷就享受了6卷胶卷价值180元的消费额。
不仅仅是消费者获得了经济效益。节省胶卷的消费,就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塑料、药液和纸张。这项技术实际上是资源节约的绿色技术,社会效益大着哩。
目前还看不出有淘汰的迹象和理由。如果机技术本身有根本性的改进,能够替代这项技术,恐怕得十年左右吧。
1.首先选准消费者主体是摄影爱好者,他们也给大众消费者以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在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家大众摄影 摄影世界 摄影之友 旅游报刊上刊登广告和产品艺术效果宣传.
4.和各省市摄影协会建立代销售后服务的业务关系,使摄影协会成为摄影器的公关部销售部和服务部.
5.产品全国统一销售价,给出销售商15%的销售价差收入,从利润中流出一定比例5%作为返利,再给销售商和经销商,作为经常联系的渠道,以此建立营销网络.
3.营销费用,广告宣传策划和销售费用,必须在产品上市时在全国特大城市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器材商店同时推出.在六种摄影报刊中刊登广告和宣传文字图片,树立产品形象技术形象,以压倒可能出现的仿冒者,保持市场的技术垄断性,获取产品初期的垄断利润.
陈实,本名陈忠义,陈中义(身份证上名字,身份证号码为:)1956年生,1982年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当过高中、电大教师,曾任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企业报主编长宣传报道中心主任中国石化报洛阳通联站宣传部副部长,现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兼职洛阳市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