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某企业女高管王婷(化名)向南方日报记者报料称,自己此前参加了一场由微商面膜品牌“美丽奇迹”主办的“中国大赛”,近半年里花费数万元买回来五大箱美丽奇迹面膜,结果却令她后悔不迭。而当她想将这些面膜退货时,却遭到了。事后她加入了一个参赛者微信群,这个群里囊括了大赛的前十名选手,有参赛者在“代付”环节花费高达47万元。在参赛者看来,大赛承诺代付前十名可获得美丽奇迹面膜的总代理资格,但“其实就是给你一间微商铺子,还要自己花钱囤货。”
王婷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去年2月,她在网上看到由微商面膜品牌“美丽奇迹”发起的“中国大赛”的消息。由于大赛打着“鹤年堂”“南沙游艇会”等名号,看起来颇为“高大上”,于是她报了名。
但当真正投身其中后,她才发现比赛赛制颇为复杂。首先要通过两轮微信投票环节,然后又要组“战队”、找“亲友团”。到4月份,花样又变了,要求投票者通过登录、投票、留言攒积分,然后再把积分换成“玫瑰”和“红唇”等虚拟礼物赠送给参赛者。5月,“代付”环节展开,虚拟礼物被换成了真金白银。
据王婷所述,大赛主办方推出标价198元、990元、9900元的“代付大礼包”,参赛者找人代付后,即购得同等价值的美丽奇迹面膜,代付越多则比赛成绩越高。为赢得比赛,王婷一开始去找亲朋好友给自己代付,后来几乎都是自己在给自己“代付”。一个月下来,她前前后后“代付”了2万多元,换来五大箱美丽奇迹面膜,“这些面膜寄到家里还要我付快递费。”
王婷说,当时她之所以还愿意不断花钱“代付”,是因为比赛已经持续了几个月,很多亲友每天都在帮她投票,“如果放弃感觉对不起那么多亲友的支持”。直到最后,她从一万多名参赛者中冲进前十,自费来到广州参加了比赛收官的“南沙嘉年华”,却发现说好的长隆游被取消了,传说中的“游艇”也不过是让几个漂亮女孩上去转一圈拍拍照,所谓的“微电影”拍摄也根本轮不到自己出镜,她才感觉到“一切都不是那么回事”。
王婷说,事后她加入了一个参赛者微信群,这个群里囊括了大赛的前十名选手,有参赛者在“代付”环节所花金额高达47万元。大赛承诺代付前十名可获得美丽奇迹面膜的总代理资格,按照这些参赛者的理解,“其实就是给你一间微商铺子。你以为你在参加‘’比赛,其实是让你做了微商,还要自己花钱囤货。”
如今,“大赛”已落幕一年,王婷家里还堆积着五大箱子的面膜,既不敢用,也不敢卖,更不敢送人,看着还来气。
对于这场比赛,王婷有两个主要的质疑:首先,她质疑大赛本身以比赛为名行“圈钱”之实,希望能将自己“代付”购得的面膜退回给主办方。其次,她质疑作为大赛主办方的美丽奇迹面膜是“三无”产品,因为自己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查询不到任何相关信息。
不过,记者联系到负责组织“大赛”的亿启酷动公司负责人郝女士,她却完全不认同王婷的说法。“首先,你既然来参加这个比赛,一开始就接受了比赛的赛制,没有任何人你,是你自己主动把‘代付’的链接发给你的亲友请求他们支持,是比赛肯定有PK,但你的行为是由你自己的心引导。其次,你为比赛付出,同时你也已经从比赛中得到了回报,别人‘代付’,你得面膜,此外前1000名还有不同程度的金和品,排名更靠前的还附赠美丽奇迹面膜的总代理资格,你不能否认这一切。”不过,对于“金和品”的具体数额,她表示,“不记得了,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至于王婷所提出的退货要求,她明确表示“不可能”。
而针对王婷提出的对美丽奇迹面膜产品的质疑,记者通过美丽奇迹官网所示电话联系到了其所属的广州礼卫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姓邓的客服小姐告诉记者,美丽奇迹面膜属于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服务平台能查询得到。而记者通过查询,也的确查到了品牌名为“美丽奇迹”的23条产品记录,其中包括6款面膜,分属广州礼卫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尚品汇化妆品有限公司。另据邓小姐透露,美丽奇迹面膜的确主要是通过微商渠道销售,但是“代理商也有开实体店。”
有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把自己朋友圈的人数统计了一下,423人竟然有78位好友在做微商代理,而且绝大多数还都集中在化妆品行业。“微商代理这种事儿,赔钱的是绝大多数,赚钱的是在塔顶的那些人。”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据此前报道,一位名叫范云(化名)的“90后”微商说,看到朋友圈里一个不熟的朋友天天发卖面膜赚大钱的照片,就很心动,成为对方的代理。做代理,就要进货,范云花了一万元买了100盒面膜,按照上家的说法,面膜的售价在298元,范云有近两倍的利润空间。不过收到货后,范云才发现面膜包装有些粗糙,生产厂家也不明确,此时上家表示,微商的面膜不讲究包装更多讲究效果。上家还告诉她,要致富就多招代理。将信将疑的范云就这样开始在朋友圈卖面膜,“上家发什么图,我就粘贴过来”,并且以150元一盒的价格招起自己的代理来。
“一个做化妆品生意的微商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后,表示要做代理,并且一次性下了10万元的货。我让上家发了货,但朋友收到后表示,这面膜是三无产品,根本卖不出去。而我再找上家时,上家把我拉黑了,现在找不到她。”范云说,为了减少损失,她和朋友不得不想办法处理这批面膜,不排除再卖给不懂行的代理。
“总代招一级代理,一级招二级,二级招……这样一级一级招,所以有段子说,面膜不是朋友买去的,都是代理拿走的。”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微盟创始人兼CEO孙涛勇在去年5月召开的世界电商大会上表示,现在的微商不是最终的业态,任何商业模式的形成肯定会伴随着乱象和生长。他提出并分析了存在于现阶段微商行业的四大乱象:一是有微店无微品。现在微商里面大量流通的品牌还不是主流的品牌,不是优质的商品。二是有客户无沉淀。微商品牌的周期非常短,客户没有任何的沉淀,也没有跟客户建立直接的连接,因为货都是通过渠道商发出去的,或者是囤在中间商。三是渠道失控、囤货严重。经常会造成这种价格体系混乱、串货、囤货等等。四是明分销暗传销。很多人提到微商,可能都会想到传销。当然,在整个微商里面可能有的人打着分销的领域暗自做一些传销。
近年来,因微商面膜而起的纠纷层出不穷,但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在于产品质量。近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专门针对网售面膜产品非法添加问题的监督性风险监测结果,结果显示网售面膜产品的安全性不容乐观,抽检产品中近1/4有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
在抽检中,工作人员从各大电商平台和一些微信卖家处共购买了各类功效面膜137个,样品兼顾高中低端各个价位,其中,20元以下的样品6个,20元到100元之间的样品75个,100元到200元样品32个,200元以上的样品3个。采样完成后,工作人员首先对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糖皮质激素进行了检验,结果有33个面膜样品检出非法添加了糖皮质激素,占总抽检样品的24.1%。
据介绍,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药物,在抗炎、抗过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在皮肤科广泛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疾病。违规添加了糖皮质激素的面膜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速效美白、嫩肤的作用,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人体皮肤会产生激素依赖症状,停用后反而会加重皮肤过敏,出现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严重问题,因此糖皮质激素也有“皮肤鸦片”之称。
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已经明确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但在利益下,仍有一些企业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而这种行为在游走于灰色地带、强调产品“速效美白嫩肤”等功能的面膜产品当中尤甚。这直接导致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激增,在部分医院的皮肤科几乎已占到了其门诊接诊量的五分之一。
皮肤专家表示,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只需要大约两周时间,但是治疗起来却是一个漫长而棘手的过程。广东省食药监局化妆品处处长谢志洁提醒消费者,“化妆品中添加的任何非法物质,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功效,它表现出来的就是‘速效’‘显效’的这种功能,但这些都是有毒有害物质。消费者要谨慎购买功能性产品,不要相信宣传、夸大宣传。”
广东省食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时不妨先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http://)查询一下产品包装上标示的商标、产品名称或者生产单位、批准文号等信息,如果产品标示信息跟网站备案注册信息一致,那么这个产品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如果没有信息或信息不一致,就不要购买或使用,同时还可通过举报电线向当地的食药监部门举报、投诉。
网售面膜乱象频出,也给整个面膜行业的声誉带来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方面反映出面膜品类行业门槛低、投机者众、监管不到位等乱象,另一方面也预示着面膜行业“洗牌”加速,将加速品牌化的企业脱颖而出。某主流面膜品牌负责人表示,在广东此次检出的33个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的面膜样品中,有32个不是由正规企业所生产,“所以消费者还是要认准正规企业,对主流品牌可以保持信心”。
无处不在、质量粗劣、暴利惊人……微信圈中面膜的汹涌席卷势头让人们大吃一惊,“疯狂的面膜”正是当下国内“微商”发展状态的一个缩影。《2016中国微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去年微商行业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819.5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3607.3亿元,增长率为98.3%。业内人士表示,微商行业蕴含巨大的市场前景,不该让乱象行业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微信平台方应加强对微商的把控,如实施严格的审核机制,对于出售商品的微信号进行登记备案等流程,并从购买、物流、评价、等方面设立交易机制,增加消费透明度。“国家对这个新兴经济模式不能坐视不管,需要适当的时候进行立法,监管部门也要主动介入。”姚建芳说,微商现在就如一开始的淘宝,处于生长阶段,信任危机成为发展的重要障碍,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微商或将被淘汰。
网友评论 ()条 查看